肾主生髓长骨。肾失去功能后,身体里钙、磷、PTH、活性维生素D3一片混乱,钙磷从骨头里析出在身体里到处游荡,随意安家,动脉血管首受其害。
怎么办?
让钙回家,回到它应该在的地方
难!
很难!
非常难!
首先要让钙磷PTH保持比较合适、平衡的水平,这是前提和基础。钙维持在正常值区间的中线以下,磷保持在正常区间,PTH保持在正常值上限的两倍左右。
有人说,这就不容易了。
的确不容易啊!
但是这样还是不能保证血管钙化的发生,怎么办?
维生素K的作用显得很重要了。
1939年分离出维生素K,后来又研究维生素K依赖蛋白,到现在发现12种之多,除了凝血因子和凝血蛋白质,还有三种包括骨钙素BGP 、基质Gla蛋白MGP、蛋白质S。
基质Gla蛋白MGP大多数由软组织以及平滑肌细胞合成的,有一部分存在于血管壁。研究证实,MGP具有抑制钙离子在血管壁发生异常沉积的作用,MGP的水平越高,抑制钙离子异常沉积的作用越强。
但如果缺少维生素K,MGP的表达或活性发生改变,这时的 MGP无法正常抑制钙磷沉积,则没有抑制钙离子沉积的作用。研究发现,在钙化严重的血管里,未被维生素K羧化的dp-ucMGP水平比较高;在正常血管里,被维生素K羧化的cMGP水平较高。
由此可见,维生素K在防止血管钙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这里所说的维生素K主要是说的维生素K2,维生素K家族有K1、K2、K3、K4。
在透析人群中维生素K应该是缺乏的,主要两个方面:一是合成减少,二是消耗增加。
合成减少,主要是由于摄入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不足,含有维生素K1的主要食物是绿叶菜,绿叶菜含钾会比较高;含有维生素K2主要是一些发酵食品比如纳豆、奶酪等,还有蛋黄、瘦肉等,含磷都比较高。还有就是肠道合成维生素K2的功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主要有一些肠道疾病,另外一些抗生素的使用,治疗便秘药物的使用,一些磷结合剂的使用,等等,都会对肠道合成维生素K产生影响。
消耗增加,主要是透析患者钙磷PTH的失衡,破骨作用加强,维生素K的消耗增加,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。
那么补充维生素K能预防血管钙化吗?
答案应该是肯定的。
那么用什么方法补充?要多大剂量呢?
维生素K2现在有药物、保健品等。如果血磷控制的比较好,对日本纳豆又可以接受的话,纳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正常成人每天的推荐摄入量1mcg/kg,儿童可以到2mcg/kg。
但如果要达到预防和治疗血管钙化,尤其在透析人群,这个量是远远不足的,那到底要多少呢?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剂量,需要准确检测维生素K含量,从实践中研究合适剂量了。
文章为转载,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